旺報【戴孟錚】

「言教不如身教」,每個孩子成長環境都不相同,外媒將男孩女性化的責任推給幼稚園教師,失之於獨斷,幼童與父母相處的時間,遠多於與幼稚園女老師的互動,「家庭環境」才是影響孩子的關鍵因素。但在「性別多元化」的時代,也應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才是。

亞伯特.班度拉(Albert Bandura)的社會學習理論(Social learning theory)指出,人類的學習是個人與所處的社會環境持續交互作用的歷程。人類自出生開始,就無時無刻、不知不覺學習他人的行為。

因此,當我們說「某位男孩有點娘娘腔」時,有可能是該名男孩的生長環境中,缺乏具有陽剛氣質的學習模仿對象。大陸過去一胎化政策,許多家庭唯一的男性學習對象是父親,若父親因工作長年不在家,那麼獨生子的觀察學習對象多以女性為主。

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道出中國傳統文化對於男性的印象。但這樣的性別印象過於刻板,許多家長對男孩從事「認為那是女生該做的事情」,多半持反對態度。

外媒報導幼稚園教師女多於男,其實也落入性別刻板印象的陷阱,尊重孩子的性別認同,才是媒體該做的事。



78DC90F90AA53723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vin8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